焊接裂紋是在焊接應力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材料的原子結合遭到破壞,形成新界面而產生的縫隙[1]。近年來,隨著機械、能源、石油化工等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各種焊接結構也日趨大型化、高參數化,在生產中,這些焊接結構最常出現(xiàn)的、危害最大的焊接缺陷之一就是焊接裂紋。焊接裂紋種類繁多,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。有些焊接裂紋會在焊后立即產生,有些焊接裂紋則可能在焊后一段時間才產生,也有些焊接裂紋是焊接結構在服役過程中,在外界條件誘導下產生的,因此預防焊接裂紋的產生較困難[2-4]。
某公司新投入使用的儲氣罐使用不足1 a即發(fā)生開裂泄漏。經檢查,漏點位于筒體與進氣接管的位置。該儲氣罐筒體材料為Q345R鋼,規(guī)格為2 000 mm×12 mm(外徑×壁厚),設計壓力為1.58 MPa,設計溫度為50 ℃,容積為12 m3,工作介質為空氣、氮氣、氬氣;接管材料為20鋼,規(guī)格為89 mm×6 mm(外徑×壁厚),執(zhí)行標準為GB/T 8163—2018 《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》。筆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檢驗方法對儲氣罐開裂的原因進行分析,以避免該類問題再次發(fā)生。
1. 理化檢驗
1.1 宏觀觀察
將漏點附近的防腐漆去除,觀察儲氣罐外部的宏觀形貌,結果如圖1所示。由圖1可知:表面裂紋沿角焊縫分別向筒體和接管側開裂,除少量銹跡外,未見異常腐蝕產物。
沿角焊縫將裂紋完整切取,沿軸線方向觀察儲氣罐內部,結果如圖2所示。由圖2可知:接管內壁可見兩條獨立裂紋,結合角焊縫內、外表面裂紋特征,確定兩條裂紋已貫穿壁厚,但未交匯連接,未交匯處位于焊縫區(qū)。初步推測,裂紋起源于焊縫區(qū),并分別向筒體和接管兩側擴展。
在裂紋附近取角焊縫接頭進行宏觀金相檢驗,按GB/T 6417.1—2005《金屬熔化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》標準評定,角焊縫接頭存在未熔合缺陷(見圖3)。
將貫穿裂紋打開,表面可見紅棕色腐蝕產物,清洗后觀察,斷口表面平齊,無明顯塑性變形,具有脆性斷裂特征(見圖4)。
1.2 化學成分分析
依據GB/T 4336—2016 《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 火花放電原子發(fā)射光譜法(常規(guī)法)》,采用全譜直讀光譜儀對儲氣罐筒體、接管及焊縫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,結果如表1~3所示。由表1~3可知:儲氣罐筒體的化學成分符合GB 713—2014 《鍋爐和壓力容器用鋼板》對Q345R鋼的要求;接管的化學成分符合GB/T 8163—2018對20鋼的要求;焊縫的化學成分符合GB/T 5117—2012 《非合金鋼及細晶粒鋼焊條》對E5015鋼的要求。
項目 | 質量分數 | 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C | Si | Mn | P | S | Cu | Cr | Ni | V | Mo | Nb | Ti | Al | |
實測值 | 0.16 | 0.26 | 1.31 | 0.020 | 0.004 | 0.01 | 0.03 | 0.08 | 0.002 | 0.02 | 0.01 | 0.08 | 0.04 |
標準值 | ≤0.20 | ≤0.55 | 1.20~1.70 | ≤0.025 | ≤0.010 | ≤0.30 | ≤0.30 | ≤0.30 | ≤0.050 | ≤0.08 | ≤0.050 | ≤0.030 | ≤0.050 |